锡林浩特市公安局创新“三警合一”运行模式,不断提升警务实战效能
什么是三警合一?
三警合一即派出所、交警和森林公安联合执勤执法,这样即弥补了路面交警警力不足,又可以快速高效的处置现场交通和治安等问题。
锡林浩特市公安局坚持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以“党建引领,依靠群众,立足预防,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目标,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优秀牧区派出所。针对基层牧区管辖面积较大、警力相对不足、警务压力沉重等实际情况,推行了派出所、交警中队、森林公安“三警合一”改革,推动牧区警力扩充、警务明晰、警能增效,有效破解了警力短缺、职能分属、各自为政等难题,推动警务资源集约、精干力量下沉、震慑效应显现。
一、整合联动,盘活警务资源,重点改革牧区警务机制,全面推进警务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一是机构职能整合。按照《公安牧区派出所警务改革实施方案》、《公安牧区派出所警务改革绩效考评实施细则》、《交警、派出所、森林公安实行“三警合一”警务模式工作职责》等文件,用制度规范“三警合一”运行体制,改变过去派出所、交警和森林公安各自为战的局面,达到“1+1+1>3”的效果。全市除城区外,将牧区交警中队、森林公安职能权限、警力全部划归辖区6个苏木派出所统一管理,整合归并为综合派出所,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执行派出所所长总负责下的分工责任制,警力资源由派出所统筹调动、联勤联动,建立所长统一指挥管理、警种分工协作、执法办案办证、值班备勤和应急处置机制,实现“职责兼容、一警多能、一警多用”,将派出所打造成为最硬最强最有力的综合战斗实体。整合后的4个苏木派出所警力均达到10人以上,值班警力增加两倍,值班天数减少30%。二是推动警力下沉。统筹调配全市警力资源,推动机关警力下沉,招录警务辅助人员,使基层警力不足得到缓解。三是强化硬件保障。统筹全局经费管理,统一调配购置执勤车辆、警用装备、办案设备,满足实战需求。牧区派出所与交警中队、森林公安合署办公,通过新建或改扩建业务用房实现“物理合并”,办公、办案、接待、生活四区相对分开,建成功能齐全的标准化基层派出所。
二、制度驱动,规范警务运行。将制度建设作为改革重要内容,把制度成果转化为警务实战效能。一是所长总体负责制。注重“合”的力量,机构整合后,派出所所长兼任交警中队长以及森林公安派出所所长,将职能权限、警力全部划归派出所统一管理。全面负责辖区基础防范、治安管理、交通执法等各项业务,统一受理各类警情,派出所分管交警、森林公安业务副所长协同处理辖区事宜。发挥“专”的作用,刑事、治安案件由派出所主办,交警中队与森林公安配合;交通案件,由交警中队主办,派出所与森林公安协作;重大安全保卫、集中清查及其他警情,以派出所为主,交警中队、森林公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业务对口指导制。所队合一后,派出所、森林公安对上业务指导部门保持不变,交警中队实行属地管理,业务工作接受交警大队对口指导,确保各项警务工作不间断、可持续。三是警组综合承包制。实行“1+1+1”警组模式,明确警组治安管理、交通执法、信息采集等职能职责,引入“综合承包”责任制,将民警锻造成为基础工作“多面手”。即1名原派出所民警加1名原交警中队民警加原森林公安派出所民警搭档组成小组,3名民警双向互动、互为师徒、互相学习,共同处理治安类、森林公安类和交通类警情,以勤务改革弥补警力不足,在面对复杂警情和紧急情况下,派出所可调配警力人数增多。日常运行“蓝+白”模式,民警在处理派出所警务工作时,统一着普警制式服装,戴“蓝警帽”;在上路执行交通管理勤务时,统一着交警制式服装,戴“白警帽”,派出所民警与交警中队民警共同承担辖区内的治安管理和交通管理职责,统一执法、联合执勤,极大地简化了交通类警情的派警环节,打造一警多能,一警多用,派出所民警、交警中队民警以及森林公安民警共同承担辖区内的治安管理、交通管理职责,统一执法、联合执勤,实现了草原管理,交通管理、治安管理工作捆绑式推进,培养全体民警会规范化接处警,会办理各类案件,会开展治安管理,会进行交通安全管理,会调处矛盾纠纷,会做群众工作的全能民警,大大提升了执法质量。四是民警分片包抓制。实行一警一村或一警多村包片责任制,将管理区域落实到每位民警,对责任片区社会治安、重点人员、道路交通等信息全面摸底,建立“一村一档”管理台账,做到基础工作情况清、底子明、信息灵。在一标三实、隐患排查、矛盾调解、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等基础工作中,实现了交通管理、治安管理以及草原管理工作捆绑推进。通过改革创新,警组共同开展辖区内安全防范、道路交通管控、实有人口管理、宣传教育和服务群众等工作,原有各警种点位形成多个防控支点,打破“一人一岗、一人一职”的壁垒,实现“一警多能、一警多用”,警力覆盖面更广泛,联勤联动更迅速,平均出警时长缩短5分钟左右,派出所管辖的嘎查、分场、居委会均实现“一村一警”,基层警务服务能力大幅提升。2020年至今,6个牧区派出所辖区内纠纷调解率提升12%、可防性刑事案件下降20%、交通事故下降56%、救助野生动物数量增长30%以上。
三、民生拉动,延伸警务触角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取向,聚焦群众关心的痛点、堵点,延伸警务改革链条。一是交通执法常态化。针对牧区道路交通管理线长面广,推动交通管理执法常态化,有效破解牧区道路交通管理难题。二是综合治理网格化。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各网格建立警务联系点,配备“警+N”(民警+辅警+警务助理)管理队伍,将治安联巡、矛盾联调、隐患联排、宣传联动等工作下沉到各网格责任区,形成了“片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工作单元,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三是公共服务便捷化。做优警务服务平台,依托全市“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在各派出所设立便民服务室、矛盾化解室,推行业务一次性办理,矛盾一站式联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搭建社会联动治理平台,依托110报警服务台、“12345”便民服务平台,与机关单位、社会各界建立联勤联动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